我今年刚满六十,一上六十的坎,才更觉得说话得分寸。我自己就吃过亏,有些话在熟人堆里一秃噜出来,过后想起来,心里就不太得劲,有时还不知不觉就硌着别人了。建议大家五十岁之后尽量要管住嘴别说的这五句话,都是自己经历过后才咂摸明白的。
1. 关于儿女的“牢骚话”,就关起门说吧
我们家孩子大人各有各忙,日子寻常但也安稳。小孙子放暑假,精力旺盛得很,成天活蹦乱跳,带一天下来挺累人的。有一回,我看儿媳脸上带着倦,孙子也挺闹,跟老姐妹聊天时就没留神,顺嘴说了句:“哎,现在的小年轻带孩子,还是毛躁些,家里事顾得也没那么周全……”这话好巧不巧让儿媳听见了。当时她脸色就不太自然了。
后来老伴提醒我:“咱当老的,念叨自家孩子几句本来没啥。可让外人听了,人家会咋想?不觉得咱这当婆婆的挑剔、不体谅吗?” 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家里面的事,真不好往外摊着说。”对儿女有啥想法,搁自己家桌面上轻声说说,那是疼孩子护孩子。图一时嘴快说出去了,让儿女难堪不说,外人看咱家也显得不齐整。得不偿失啊。
2. 别人家走的路,咱就别指手画脚了
楼下的邻居(这里就不提谁了),她闺女正面临升学的重要关口。她天天盼着孩子能考上理想学府。我当时就想着儿子在厂里上班也挺好,就“好心”接了一句:“大姐啊,要是孩子分数不那么高,选个靠谱的手艺学学也挺实在,现在好手艺很吃香的!”这话刚一落地,邻居脸上的笑容就淡了。
后来好些日子,见面打招呼都明显生分些。回头想想,“谁家有谁家的难处,谁家有谁家的奔头。”咱们活了六十多年了,该更明白了——过好自己的日子是根本,别人选哪条路,那是人家自己的盘算。少说多做听众,多点头,这份尊重比“指点”贵重多了。记着老古人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心里的“苦疙瘩”,别逢人就想拆开给人瞧
去年老伴身体不大好,看病调养没少花钱,那阵子日子过得是挺紧巴。老同学聚会,大家说起近况,有人家看着很宽裕,我这心里的憋屈就没憋住,顺口就说:“唉,最近这日子过得,真有点愁,真不知接下去咋办才好……” 当时是想听几句暖心话的。可后来隐约听到点风言风语,那话就不那么好听了。这脸上真有点挂不住啊。
回头想想,到这个岁数了,谁家炉灶不冒点烟?谁肩膀头子没点担子?“老是掏心窝子讲自己的难处,次数多了,听的人也烦,自己也显得怪难为情的。”明白了这点,想想那句老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挺有道理。这“岸”在哪里?就在自己心里面。有些苦啊,就得自己咬牙咽下去,慢慢消化,想办法,日子才能一点点透亮起来。
4. 别人做的选择,咱别急着给人家“判分”
一亲戚家的孩子,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小伙子挺有主见,转头就去学了汽修技术,决心靠手艺吃饭。有次家里人聊天说起这事,我就没过脑子秃噜了一句:“哎呀,这孩子干这行,又脏又累的,以后能有多大发展啊?不如再考一年试试……”话刚发群里,亲戚私下信息就来了,虽说挺客气,但意思很明白。
后来我被移出那个群了,这事儿让我臊得慌。“每个人做啥选择,背后都有他的考虑和原因。”咱这把年纪了,学会的是多看优点,少下结论。就算不理解,一句“好好干,年轻人肯吃苦就行”或者“行行出状元”,听着不暖和得多?
5. “露脸面”这事,露一次就显自己矮一分
前年,儿子在镇上置办了新房子,我当妈的自然高兴。跟几个老伙伴闲坐喝茶时,一说到家里事儿,就没忍住多夸了两句新房怎么怎么好。当时看其中一位老姐妹脸上的笑就不太自然了,说了句:“哎哟,你家儿子真有本事!比不了哟……”那话音听着,总觉得有股酸溜溜的味道,闹得我心里别扭了好一阵。
回头老伴跟我说了句实在话:“老话讲‘满招损,谦受益’,自己家里的好事儿,关起门来偷着乐呗。摆在外头给人看,除了能招来点别的,还能有啥?” 细细一品,真是这个理儿。“真正的好日子、好光景,自己心里头知道最踏实。”我们到了六十岁,更应该明白:显摆就像一根刺,扎别人的心,也显得自己轻飘飘的。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不多说啥,那份从容安详,才是岁数沉淀下来的真本事。
日子是给自己过的。
话说得小心点,圆融点,省得日后懊恼,更图个心净神安,晚年交往起来也轻省自在。您觉着呢?您是不是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有啥说话的心得,不妨也聊聊?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