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为什么中国明知很容易被摧毁 仍在南海建基地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美国一个军事论坛上,有个帖子被顶得老高:“为什么中国明知那些南海基地在战时几小时内就会被摧毁,却还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去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南海的基地

这个问题下面,各路“大神”纷纷献策,从B-2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到巡航导弹精确点穴,再到电磁战全面压制,把这些岛礁基地形容得如同纸糊一般,一戳就破。

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典型的美式军事思维:万物皆为战时目标,价值只在战时体现。

然而,他们忽略了,这些岛礁在和平时期的价值,可能远比战时那点“炮灰”作用重要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美国战略轰炸机

算一笔美军不敢细算的账

我们先顺着美国网友的思路聊聊“脆弱论”。

兰德公司等智库的报告早就分析得明明白白:这些人工岛礁目标固定,位置暴露,跑道单一,一旦被精确打击,很容易瘫痪。

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就像一个固定靶,等着别人来打。

但战争不是打游戏,不是鼠标一点就能“摧毁”那么简单。

我们得算一笔账,一笔让五角大楼的会计们看了都头疼的经济账和战略账。

根据最新的军事推演分析,要想有效瘫痪永暑、美济、渚碧这三个核心基地中的任何一个,需要投入的兵力是什么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岛屿地图

至少是3个航母战斗群,配合超过200架次的各型战机,发射数百枚昂贵的巡航导弹。

这套“豪华套餐”的成本,保守估计在500亿美元以上。

这还只是直接的军事开销,如果算上可能引发的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冲突的代价,这个数字将是天文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航行的航母编队

2025年的今天,一个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已超过千亿美元,为了敲掉一个“脆弱”的岛礁,就押上如此巨大的赌注,这笔买卖划算吗?

更重要的是,这些岛礁远非“玻璃大炮”。

中国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抗毁伤能力。

岛礁上的关键设施,如机库、指挥中心、弹药库都进行了深度加固和地下化处理,设计标准是能抵御12级以上的台风和常规弹药的直接命中。

即便部分设施受损,其模块化的设计也能确保核心功能在36至48小时内快速恢复。

岛上部署的防御系统也早已不是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弹道导弹

以永暑礁为例,其雷达探测半径超过500公里,配合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近程防卫系统,构成了一个远、中、近三层防御网。

任何来袭目标,从数百公里外就会被全程锁定。

美军战机若从关岛起飞,需要进行多次空中加油,这漫长的路径上,巨大的加油机编队就是最显眼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暑礁雷达探测半径超过500公里,配合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

若航母战斗群想靠近了打,进入南海这片相对封闭且水文复杂的“澡盆”,其机动性大受限制,无异于将自己置于岸基反舰导弹的“火力陷阱”之中。

所以,“脆弱”是相对的。

它脆弱到经不起大国间全面战争的消耗,但它又坚韧到让任何潜在的攻击者都必须掂量一下自己是否付得起这个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机动性会大受限制

超出军事范畴的“海上4S店”

如果我们跳出纯军事的视角,这些岛礁的真实面目才会浮现。

它们在和平时期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海上综合服务中心”,或者用一个更时髦的比喻——“海上4S店”。

这个“4S店”提供什么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航行的货轮

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超过10万艘商船穿行其间。

海况复杂,台风频发,海盗出没,航行风险极高。

永暑礁上建成的海上搜救中心,是南海腹地唯一的全天候大型专业救助力量。

就在2025年上半年,一艘巴拿马籍货轮在附近海域突发主机故障,失去动力,在风浪中随时可能倾覆。

永暑礁救援中心接到求救信号后,大型救助船仅用3小时就赶到现场,成功将货轮拖至安全水域。

据统计,仅2024年一年,三大岛礁的海上救援力量就参与了近40次救援行动,救助了来自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遇险船员近300人。

美济礁机场的医疗救援直升机,甚至创造过26分钟内起飞,将一名突发心梗的菲律宾渔民紧急送往三亚救治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99救援直升机

渚碧礁上设立的海洋生态观测站,已经积累了超过10万组南海核心区域的海洋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用于中国的渔业资源评估和生态保护,也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机制共享。

越南的渔业部门就曾公开表示,利用中方分享的水文和鱼群活动数据,其近海渔船的捕捞效率提升了近两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海洋生态观测站

美济礁的气象站,则为过往船只提供精确的台风路径和海况预警。

2025年上半年,它向各国商船推送气象预警信息超过150次,有效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

岛上的大型灯塔为夜航船只指引方向,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增强站,则为过往船只免费提供厘米级的精确定位服务,这对于大型油轮、货轮的安全航行至关重要。

“前沿哨所”背后的战略纵深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岛礁的军事价值。

但它的价值并非作为决战的主力,而是作为中国整体国防体系的“前沿哨所”和“战略缓冲带”。

它们的存在,将中国的防御前沿和战略预警线,从海南岛向南推进了上千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任何针对中国本土的军事行动,都必须先经过这道由岛礁、巡逻机、军舰和水下监听网络组成的过滤网。

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这道从南沙群岛经西沙群岛到海南岛的锁链,有效地构成了一个战略隔离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正在飞行的军机

它能够在战时迟滞或阻断外部势力从南海方向对台湾进行的军事干预,为解决核心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总而言之,美国论坛上的那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也太天真。

他们只看到了棋盘上的“子”,却没看懂整个棋局的“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美军舰艇

中国在南海建岛,并非头脑发热的豪赌,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这些岛礁在和平时期,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彰显大国责任的“服务站”;在紧张时期,是提升威慑力、增加对手决策难度的“缓冲带”;在极端情况下,它们是消耗敌人、为本土争取时间的“牺牲品”。

来源:美媒:中国造岛不构成威胁 很容易被美军攻击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6月30日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