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威胁"日本在台海可随时动武" 似忘了联合国一条款

说完“台海冲突下,日本不能袖手旁观,可随时动武”的高市早苗,似乎不知道,联合国的“敌国条款”至今仍然有效,日本若越界,从国际法角度说,确实随时可能“立正挨打”。

敌国条款(主要是《联合国宪章》第53条、第77条、第107条)从来没有被正式废除过。

它是二战结束后,为防止法西斯势力卷土重来而设下的“安全阀”,其中明确规定:盟国如认为“敌国”再度威胁和平,可在不经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国大会 资料图

换句话说,这是一道还在宪章里的“紧急开关”——哪怕几十年没人动它,它也没被拔掉。

日本政坛这些年,反复宣传“敌国条款已被废止”,甚至连外务省官网都用上了“obsolete(过时)”这个词。但问题是,“过时”不是“废除”。

联合国大会在1995年只是宣布它“不再适用”,而不是从宪章中删除。要想正式废除,必须修改《联合国宪章》——这一步得大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还要安理会五常一致同意。结果呢?三十年过去了,谁也没敢动这一步。

所以法律上,这几条仍牢牢钉在《宪章》里,日本依旧是那个曾经的“敌国”,这不是情绪问题,而是国际法的现实。

日本当然不愿提起这个“历史遗迹”,但它的存在,就是对东京每一次军事姿态的提醒——历史,不会因为你不想看就消失。

高市早苗这类右翼政客最擅长的,就是用情绪掩盖现实。她把日本塑造成一个“守护台海、对抗中国”的战士姿态,好像只要喊得够大声,日本就能变成正常的军事大国。然而,现实比口号冷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市早苗在国会喊出“日本可随时动武”

日本的宪法第九条依然明确“放弃战争权”。即使安倍、岸田一度通过“安保三文书”试图松绑,日本依然不能在未经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动武。

一旦真对外用兵,那可不仅仅是外交摩擦,而是国际法意义上的“主动挑衅”。理论上,敌国条款甚至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合法反击”的依据。

所以,当高市在国会喊出“日本可随时动武”时,她其实在为日本外交埋下了一颗法律地雷。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第一时间回应她的挑衅,用那句极具震撼力的比喻——“对于那颗肮脏的伸向我的狗头,我没有选择,只能拔刀砍下。”

日本媒体当然立刻“集体过敏”,硬说那是“暗杀威胁”。但这正说明,这句话的心理打击精准有效。

这不是失言,而是认知博弈中的即时反制。日本右翼政客靠挑衅台海议题刷存在,中国的回应必须同样具备震慑力,否则舆论场就会被“谁敢更大声”占据。

日本政坛的强硬表态,和它的实际能力脱节得厉害。经济上,日本对华贸易额依然居高不下,制造业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市场;军事,亦或是它所说的防卫上,日本的所有战略动作几乎都依附于美国的亚太部署;政治上,自民党内部都对高市路线存疑,连部分右翼媒体都提醒她“不要误判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市早苗和特朗普

她的“台海强硬论”,更像是国内政治作秀。说白了,是在用地缘安全来包装民意焦虑,用“中国威胁”来凝聚人心。但问题是,玩火容易,收场难。

中日关系未来恐怕会长时间处于“冷冻”状态。日本右翼集团会不断试探中方底线;中国则会以更精准、更有节奏的方式回应——“话语对话语,行动对行动”。

从这场交锋可以看出,中国的对日话语体系也在升级,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塑造舆论场的节奏。在新的国际秩序重构期,谁能定义规则,谁就能掌控格局。

不过要注意,中日间即使政治气氛再冷,经济理性仍旧存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可能会放慢,但不会彻底死亡——东亚的产业链太深、太互补。只要日本企业还在中国赚钱,理性派就永远会在幕后发声。这就是现实的另一面:意识形态可以高温,但资本一定会降温。

“敌国条款”像一面镜子,照出日本真正的尴尬:它想成为“正常国家”,却总是以挑衅的方式证明自己;它想摆脱历史,却又在一次次的冒进中被历史拖住脚。

高市早苗的“动武论”也许能换来右翼选民的掌声,但历史的账本没有关——那几条印在《联合国宪章》里的文字,依然在那里,提醒着世界:战败国不是自己宣布“翻篇”就能翻篇的。

上一篇:高市早苗突然得罪中国 关键时刻普京帮了中国一把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