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一项重大突破引发广泛关注——甘肃平凉崆峒区新探明一处储量超7亿吨的冶镁白云岩矿床,并伴生3亿多吨建筑用白云岩。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国内镁资源储量纪录,更因其优质矿藏特性与露天开采的便利条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详情>>甘肃探获超7亿吨大型冶镁白云岩矿
一、资源禀赋:双重优势奠定开发基石
该矿床凭借“品质优 储量大”的核心竞争力脱颖而出。矿石中氧化镁平均含量达20.67%,远超工业标准,冶炼过程可显著降低单位原料消耗及能源成本。超7亿吨冶镁白云岩与3亿吨建筑用白云岩构成的巨型资源库,足以支撑我国镁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效保障产业链安全。
二、开采条件:天然优势激活经济效益
矿体埋藏浅、倾角平缓的地质特性,赋予其露天开采的先天优势。相较于井下作业,露天开采兼具安全性高、成本低、效率高的三重效益。伴生建筑用白云岩可同步开发应用于建材、水泥等领域,形成“一矿多用”的资源增值模式,既提升整体经济价值,又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
三、产业刚需:战略领域催生市场爆发
冶镁白云岩提炼的金属镁,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的“命脉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赛道,镁合金较铝合金减重30%、较钢材减重70%,直接助推新能源车续航提升;航空航天领域,其高强耐腐特性应用于C919大飞机机体、导弹外壳等关键部件。此外,3C电子产品外壳、医疗植入器械等多元化场景,持续拓展需求边界。
四、政策赋能:双级联动护航产业升级
国家层面将镁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资源开发与技术升级。地方层面,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平凉崆峒区镁基新材料产业园列为转型核心,配套千亿级产值规划,从政策倾斜到基建支持全方位布局。2024年我国原镁产量突破102万吨、占全球91%的产业基础,更形成开发优势的坚实后盾。
资源价值激活区域转型新动能
该矿床的规模化开发,将推动甘肃构建“勘查-开采-冶炼-加工-应用”全产业链,实现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其带来的就业拉动与税收增长,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国家战略层面,此举不仅筑牢镁资源安全防线,更以新材料产业升级支撑中国制造向高端跃迁,彰显资源自主可控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