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据中国海事消息
今年9月16日中午12时
为期4个半月的伏季休渔结束
东海全!面!开!渔!
新一轮海鲜即将“游”上饭桌
随之而来的是
东海水域30000余艘渔船集中作业
商渔船碰撞事故风险增大
@所有船长
这份“避碰”宝藏攻略请收好!
近年来
商渔船碰撞导致的安全事故
时有发生
案例1
2024年4月3日0时15分左右,巴拿马籍集装箱船SITC DANANG轮与渔船“粤南澳渔36062”在距离三亚港西部约60海里处发生碰撞,碰撞造成渔船沉没,渔船上8人遇难。
案例2
2023年9月23日10时52分左右,舟山锦海顺海运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籍散货船“锦海顺1”轮在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定线制通航分道内与丹东籍钢质渔船“辽丹渔23632”轮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辽丹渔23632”轮沉没,船上8名船员1人死亡、7人失踪。
案例3
2022年12月22日,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金旺岭(M/V JIN WANG LING)”轮与“鲁日山渔61027”在石岛东南海域处发生碰撞,11人死亡失踪。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两船在能见度良好的天气条件下,未对当时的局面做出充分的判断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是碰撞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鲁日山渔61027”轮超过《国内海洋渔船安全证书》核定乘员数量配备船员,是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直接原因。
筑牢安全防线
防范事故发生
这些安全知识
一定要了解
商船
1.熟悉渔区作业区域和渔船作业特点。商船应熟悉休渔期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针对渔区和渔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当尽可能了解渔汛潮汐、潮流的情况和渔船捕鱼的方式,掌握渔船捕鱼的交通流向。
2.科学制定计划航线。在进入渔区航行时,应通过公司、代理提前了解渔船作业情况,科学制定计划航线,提醒值班驾驶人员加强关注,及早制定避让方案,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3.加强瞭望。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时,要充分利用雷达、AIS、电子海图等一切手段加强瞭望,充分评估本船雷达对渔船等小型物标的探测能力,避免错误判断局面。
4.保持安全航速。注意使用安全航速航行,对渔船尽可能采取早让、宽让,严格遵守“早、大、宽、清”的避碰规则要求。
5.航运公司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所属船舶动态和船员配备情况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强化对所属船舶船员航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力度,确保所属船舶驾驶人员严格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渔船
1.合理安排作业水域。渔船应严格按照捕捞许可水域和时间开展作业,避开沿海通航密集区和商船习惯航路。
2.保持连续、正规瞭望。渔船在出海航行、作业期间,特别是夜间航行、锚泊期间应保证驾驶台始终有适任船员保持正规瞭望。
3.切勿抢越商船船头。渔船应充分考虑到商船航速较快,船首盲区较大的特点,避免抢越商船船首,避免从商船船艏盲区通过。
4.正确显示号灯、号型。渔船在航行、锚泊、作业时特别是拖网作业时,确保号灯号型正确显示。
5.保持助航设备工作状态正常。渔船应保持如GPS、AIS和北斗卫星系统始终开启并正确使用,保持在甚高频16频道连续守听。对动态不明的来船主动沟通、呼叫,适时采取主动避让措施。
6.把好船员聘用关。渔船船东应招聘合法持证且具有基本海上应变、求生能力的船员上岗,作业人数应充分考虑渔船救生设备的承载人数,并注重提高船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身业务能力。强化培训力度,确保所属船舶驾驶人员严格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安全举措
一、开航前
1.规划航线避开渔船密集区,检查导助航设备状态;
2.对车、舵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正常可用;
3.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瞭望,杜绝疲劳驾驶。
二、航行中
加强瞭望:开启两部雷达扫描,结合目视/听觉瞭望,避免依赖单一设备。
保持航速:使用安全航速,提前备车,必要时减速。
提前避让:坚持“早、大、宽、清”原则(最小会遇距离≥1海里),转向幅度30-40度。
及早通信:无法确保“最小会遇距离”大于1海里,应及早(距离5海里以上或会遇前半小时以上)与他船建立通信联系。
应对风险
一、高风险时段
每年伏季休渔结束后是沿海渔船活动密集程度最高时段;
夜间是商渔船碰撞事故高发时段,警惕锚泊渔船未显示号灯或AIS干扰。
二、紧急情况
紧急避让时,要根据当时的局面,做好车、舵配合,必要时减速停车,直到驶过让清。
在碰撞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降低航速且避免本船船艏与渔船侧面撞击。
碰撞后立即停船,优先救助人员,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事故详情(位置、伤亡、天气等)。
海事提醒
1.必要时及早呼叫船长上驾驶台指挥;
2.渔船航速在3节左右时,通常该渔船正在捕鱼作业中,操作能力受限,需要及早协调避让;
3.商船与渔船即使发生轻微擦碰不易察觉,近距离驶过渔船时,应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