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罗援少将多年来一直从事军事战略和国际战略研究,兼任军事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曾任驻丹麦副武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罗援少将曾参加过援老抗美行动。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立三等功2次。
与人合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战略学》等,个人专著有《战略评估》《谈兵论战》和新著《鹰胆鸽魂》《战旗美如画》等。
罗援向新疆边检总站全体民警授课。
最近,我应《炎黄春秋》杂志社、《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和《百年巨匠》摄制组的邀请,携我和我的战友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新著《战旗美如画》到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学习走访,为移民管理警察送书,送温暖,收获颇丰。
《战旗美如画》《炎黄春秋》杂志、《百年巨匠》丛书书影。
在我们每次赠书活动之前,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漂亮的哈萨克族警花古丽都会操着纯正的普通话致辞,她的第一句话,都是“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随后必定是充满温度的“亲爱的各位战友”,一句“战友”,呼唤得我热血沸腾,使我急于想了解这支曾经的解放军,后来的武警,现在的移民管理警察,他们的所想所思所感,战友们现在生活得可好?
带着这个悬念我踏上了边疆学习之旅。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团队向洪海沟边境警务站移民管理警察捐赠期刊、图书。
我们一行到达了祖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霍尔果斯口岸,到了最基层的边境派出所,到了乌孙山下的洪海沟边境警务站,到了格登山古战场,到了伊犁将军府,到了锡伯古城,到了灯塔知青纪念馆……时空跨越,斗转星移,在历史场景的穿梭中,我突然悟出了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胸怀和志向。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团队向洪海沟边境警务站捐赠期刊、图书。
罗援向洪海沟边境警务站移民管理警察赠送其领衔创作的爱国主义著作《战旗美如画》书籍,并讲述了书中手绘拉页“18面战旗”背后的创作故事。
罗援与昭苏边境管理大队移民管理警察亲切交流。
这支队伍是在2019年转制,由现役军人集体转为警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现在突然要扎根边疆,而且是那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他们能没有想法吗?领导干部中,许多人已在现职岗位上工作多年,马上提升在望,可是突然间就定格在原地转业。战士们,原本想到边疆服役几年,然后就复员回家,孝敬父母。现在不仅自己不能还乡,而且很可能要把亲人也接来共同守疆稳边。你说,他们能没想法吗?说没有想法,那是说假话。你说,他们不为难吗?说不难,没人会相信。
但是他们有想法,支队领导迎难而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攻坚克难的作用。支队党委把安心工程、暖心工程做到了细微,落到了实处。从民警的衣食住行,到子女的就学,再到相亲嫁娶,再到探亲假的落实,执勤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可以说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我从与基层民警的接触中,从与他们眼神的交流中看到了一种满意,一种信任,一种希望。一支有希望的队伍,必将是一支稳定的队伍,必将是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罗援题写“精忠报国”,为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们注入强劲的戍边动力。
你说他们不难吗?难,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水土不服,离乡背井,确实难。但他们,把因转制带来的困难,作为党对他们的考验。他们文艺轻骑兵唱得最响亮的一支歌,就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当年这首歌就诞生于伊犁的基层连队,现在党一声呼唤,伊犁支队的民警们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
他们与边疆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的孤寡老人把自己的存折交给他们代管,有的孤儿认派出所民警为“警察爸爸”,在他们当中涌现了不少焦加强、迪力木拉提·阿不都热西提式的好干部,被人民群众视为亲人。
他们以边疆为家,把守边护疆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涌现了草克特格斯这样的边疆护卫者,祖孙四代为祖国站岗放哨,仅草克特格斯这一代,他每天巡边时间长达10至12个小时。41年,巡边超过14万公里。光鞋,就穿坏了300多双。他用脚步丈量着边境线的长度,用生命护卫着界碑的尊严。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成员与洪海沟边境警务站移民管理警察、护边员在边境一线重温入党誓词。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洪土沟边境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组成“巡逻小分队”,深入边境一线进行踏雪巡边。
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中始终怀着祖国。在哨位对面的荒山上,他们用近万块石头垒起了一幅中国地图。他们在地图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请祖国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把祖国的一寸土地守丢了!
面对这些年轻可爱的民警们,我突然联想到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锡伯族西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各地知识青年支援新疆……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干着同样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共同守护边疆、建设边疆,他们是云端上的雄鹰,草原上的骏马,雪山上的劲松,他们更是祖国的钢铁脊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祝战友们一切安康顺遂!
《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故事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人民日报出版社)。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活动掠影: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成员向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机关民警赠送书刊。
罗援向三道河边境派出所签写寄语。
罗援向夏特边境派出所赠送其领衔创作的爱国主义著作《战旗美如画》书籍。
罗援与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焦加强亲切交谈。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团队向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捐赠期刊、图书。
孙扎齐牛录镇中心校学生代表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边疆公益行团队佩戴红领巾。
三道河边境派出所大柳树村警务室移民管理警察迪力木拉提·阿不都热西提向罗援介绍警务室工作开展情况。
罗援与夏特边境派出所长期资助的学生进行亲切交流。
孙扎齐牛录镇中心校学生代表为罗援佩戴红领巾。
罗援与孙扎齐牛录镇中心校学生代表进行亲切交流,并勉励学生努力学习。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工作掠影:
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焦加强在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中心校进行爱心捐赠仪式。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孙扎齐牛录边境派出所戍守边疆纪念章获颁者赵磊与辖区群众分享自己的戍边故事。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国门警务室移民管理警察现场为外籍人员进行法规条款宣传。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吐古青布拉克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深入牧区,向牧民群众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讲活动。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霍尔果斯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深入辖区田间地头、走进果蔬大棚与农户们热情地“拉家常”,问需于民,详细了解农户遇到的困难和治安现状,以“田间警务”的形式播撒“平安种子”。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八十间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正在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检查。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红卡子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护送辖区牧民羊群安全顺利转场。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旱田山边境警务站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冒严寒、抗缺氧、踏积雪,穿过山间云雾踏雪巡边,确保边境辖区安全稳定。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焦加强在辖区内看望孤寡老人。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海努克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以走村入户的形式,深入辖区群众家中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生活,切实为群众送关怀、解难事、办实事。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察汗乌苏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救助辖区牧民群众被困在泥潭中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