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如果你经常看科技互联网方面的内容,不管是视频还是文章,就会发现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就像是演员有“观众缘”一样,经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我仔细看过网友的评论,发现两家公司、品牌的口碑确实差异很大,它们各自有很多“粉丝”,观点经常是充满对立和矛盾,甚至有水火不容的情况。
想一想,这是不是跟明星粉丝群之间的“互掐”很像?人,真的是喜欢为自己的观念和主张而战。
其实只要我们观察时间足够久,比如以30年的尺度去看,就会发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有所谓的“友商”陪伴,但在网络空间,网友似乎喜欢把两个公司放在一起比较,比如联想就曾长期被拿来比,而且它无论表达什么都被人视为不对,所以它就沉默了。
然后有了小米,随着小米的快速发展,它的话题度越来越大,以及手机和汽车等业务的竞争关系,它就被当成了华为的“最佳比较对象”。这就像是一个班的两个尖子生之间的关系,他们自己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
口碑差异大,小米和华为到底有啥不一样?必须从任正非和雷军说起
任正非生于1944年,1987年创办华为公司,其时43岁。雷军生于1969年,2010年创办小米公司,其时41岁。
所以两个人其实有“代差”,任正非和柳传志是一辈人,他创业时候雷军还是学生,在雷军创办小米的时候,华为公司距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商也不过还有3年时间。
尽管雷军在互联网行业的“辈分”高,他在1998年开始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的时候,腾讯和阿里还没有成立。但他在任正非、柳传志面前,无疑是晚辈,两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那就是手机、消费者业务只是华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运营商业务和To B业务才是华为的基本盘。
所以两家公司的“友商”关系,应该是在余承东成为华为手机业务负责人之后,小米也只是跟华为的一个业务线有竞争。
如果说雷军与任正非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那只能说两个人都是胸怀大志的企业家,除此之外,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成就等方面都有差异,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
小米和华为是怎么成为竞争对手的?
在一开始,大家都还是“友商”,小米手机是2011发布的,1999的极致性价比引发消费者狂热追捧,18.46万人付款3.7亿,有人甚至等了几个月才拿到手机,小米一炮走红,这是它的“第一桶金”。那时候国内正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开始转型的阶段,雷军顺势而为,小米手机站在了风口上,一飞冲天。
这一年,华为的智能手机销售量是2000万部,但余承东正琢磨着怎么停掉运营商定制机,他认为如果大部分的销量是指望运营商,那手机业务和品牌是做不起来的。实际上,一号位是“求上得中、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那自然不甘心平庸。
2012年,华为推出了Ascend P1、Ascend D1四核、荣耀等中高端旗舰产品。2013年,旗舰机型华为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这一方面是华为深厚的实力和技术积累,一方面也证明了余承东的市场能力。
从事后来看,小米打破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它把国外品牌的价格打下来了,加速了智能手机普及的进程。另一方面随着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的双雄崛起,大量的山寨机被市场淘汰,这是两者对行业的一大贡献。
不过行业一直在变化,蓝海终会变成红海,雷军通过创办红米品牌来延续性价比路线,而小米手机要向高端走,但从实力来讲,还是华为更胜一筹。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超1亿台(小米是到3年后达到这个目标),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而小米手机的发展势头则受阻了,这也跟小米一度是重视线上而忽略了线下渠道有关。曾经网络上有个问题引发大量的议论:
同样是国产手机,为什么华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却不是民族骄傲?
随着华为手机销量连续数年稳健增长,全球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到了2019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7.6%,稳居全球前二,5G手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无论是芯片还是技术储备,包括品牌强度和市场力度,小米都落后了很多。大概是从“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开始,双方真正打出了竞争对手之间的火花。
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冲击智能手机第一的目标受挫了,而苹果和小米等品牌都迎来了大的转机,之前华为手机气势如虹,给它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非战之罪,华为的困局无疑是带来了“别人吃饱”的结果。
但华为并没有放弃努力,数年后王者归来,仍然具备拿回自己失去的东西的实力。而随着先后进军汽车领域,华为和小米的纠缠也还在继续。不管怎么说,竞争的结果是好的,两家公司都为行业带来了增量贡献。
不过我们探讨两家公司的不同,除了从创始人和公司业务之外,还要看两家公司的愿景。华为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小米公司的愿景是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其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一样,华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小米则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它认为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
所以华为和小米在商业理念层面是不一样的,“以客户为中心”强调的是商业规律和等价交换,而“粉丝文化”的内涵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网络上大家在华为和小米之间的议论,其实归根结底是对两家公司企业文化和风格的认同或不认同。
华为的品牌有数十年的积累,从某种意义上是承载了民族信心,其技术沉淀和迭代能力备受推崇。而小米在大众印象里还是以性价比和供应链整合见长,这种印象的改变确实需要时间。
但小米也开始造芯了,其高端化战略需要芯片的支撑,如雷军所说,“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商业竞争不可避免,但我们也不必狭隘,为什么要二选一呢,谁的产品好就买谁的,这才是合理。中国企业还是要走出去,跟国际上的高手过招,把中国的科技产品带向世界,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