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当地时间5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军区摩步旅的军乐团与青年军官、军校学员一同来到莫斯科州,为生活在当地的卫国战争老兵尼古拉耶夫举行了一场专属阅兵,这位1942年参军的老兵今年已经100岁高龄了。这样的情景不是个例,随着胜利日的到来,全俄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硕果仅存的老兵表达敬意和祝福。
老兵:不抱怨任何事情
时光飞逝,当年参战的老兵从逐渐老去变成逐渐逝去,而且逝去的速度越来越快。2020年时,这一群体大约还有5.2万人,到2024年时约有1.25万人,而到了今年年初,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表示,俄罗斯国内目前还健在的参战老兵大约有7000人,平均年龄已经100岁。
一些俄罗斯学者,比如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斯巴达科夫娜,习惯在研究中使用“前线一代”称呼这些当年的参战者,但她也指出,“前线一代”的年龄跨度极大,“儿子、父亲,甚至祖父辈的士兵都曾同时参战”。
正如斯巴达科夫娜所说,战争或多或少会给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留下痕迹。目前依然健在的老兵几乎已经是当年最年轻的战士。在曾经于卫国战争前线作战的作家卡德拉季耶夫笔下,这些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以及更晚一些的青年人构成了“胜利的脊梁”,也是“前线一代”的核心。
他们中有些人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在军队服役,更多的人则是重拾自己参战前的工作或学业,但无论如何,战争塑造了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使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尽管这些老兵早已进入垂暮之年,却不愿向年龄认输。生活在乌拉尔山区的阿列克谢耶夫,再过一个多月就将100岁了。他17岁时以集体农庄拖拉机手的身份奔赴前线担任侦察兵,但在1944年8月时因为腿部重伤截肢而不得不回到家乡。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不仅认真从事着每一份工作,甚至还能戴着假肢开汽车。
如今这位年届百岁的老人,依然独自照看着自己的房子、花园和菜地,每天锻炼半小时,甚至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老人家承认自己的衰老,“我已经完全失聪了,说话很困难,我不得不对着整个房子大喊大叫”,但同时又保持着热爱生活的力量与渴望,“我早已习惯不抱怨任何事情”。
后代:有责任传承记忆
5月5日,在赤塔新落成的“后贝加尔铁路工人伟大胜利功绩纪念碑”前,当地议会主席亚里洛夫发表演说,“我们作为胜利者的后代,已经在和平的天空下生活了80年,我们有责任铭记和平的代价,并把这份记忆一代代传递下去。”
纪念是为了传承,亚里洛夫的发言体现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初衷。面对父辈、祖辈的功绩,很多后辈都在胜利日期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纪念与缅怀。10年前的5月9日,拥有“人民艺术家”头衔的俄罗斯音乐家图列茨基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前举办了一场名为“胜利之歌”的音乐会,并将其作为一个项目固定了下来。每年除了胜利日,图列茨基还带领着自己的合唱团在俄罗斯国内外众多城市演唱胜利歌曲。
图列茨基的父亲曾经参加了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等战役,随着苏军一路打到柏林。老人还在世时,父子二人每年胜利日时都会一同前往“武装力量中央大厦”和高尔基文化公园,与其他老兵一起庆祝节日。今年5月9日,图列茨基将继续带领自己的乐团奏响“胜利之歌”,以表达对老兵们的感谢和对英雄的缅怀。
在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中,绝大多数的苏联家庭都曾有人参与或经历了战争,因此不仅是图列茨基这样的文化精英,怀缅与传承几乎是每个俄罗斯家庭纪念胜利日的主题与传统。始于2012年“不朽军团”游行活动,作为俄罗斯参与范围最广的全民爱国运动,在经过了2年的中断后,今年正式恢复。“这种呈现形式将使俄罗斯民众尽可能广泛地参与胜利日庆祝,纪念我们的祖父和曾祖父在1945年打败法西斯主义,并再次彰显所有保卫祖国战士的不朽壮举”,活动总指挥部成员里亚波娃说。
原标题:《全俄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还剩多少?》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畅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驻莫斯科记者 高寒